下载体育官方客户端:
一处处抗战遗址、一件件抗战遗物、一座座留念场馆,在祖国广袤山河间树起一座座丰碑。
日前,为盛大留念我国公民抗日战役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成功80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印发告诉发布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留念设备、遗址名录,最重要的包括留念抗战时期重要战役战役、为抗战作出突出奉献的闻名英烈和国际友人、华裔和境外抗战的设备、遗址,以及反映日军侵华罪过的设备、遗址。至此,我国国家级抗战留念设备、遗址总数已达294处。
山河大地,处处丰碑。名录发布以来,各地纷繁举办不同方式的留念典礼、教育活动,活跃讲好抗战故事,各界大众走进抗战留念地,传承和宏扬抗战精力,涵养家国情怀。请看一组报导。
“动身!”9月8日清晨,一声口令划破晨雾。辽宁省西丰县参与役前教育的预订新兵扛起队旗,踏上城子山弯曲的林间小径。
脚下,是80多年前抗联将士用生命看护的土地;耳畔,是山风吼叫与前史回响的交错。
本年8月,坐落西丰县凉泉镇的东北抗联城子山根据地遗址,当选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留念设备、遗址名录。环绕这处赤色遗址,西丰县推出“重走抗联路、领会抗联魂”主题教育活动,招引渐渐的变多大众前来观赏见学。
1936年8月,东北抗联榜首军第三师以城子山为中心,拓荒抗日根据地,燃起装备抗日的烽烟。日军集结重兵张狂围歼,抗联将士转战崇山峻岭。城子山因山势险恶、林密沟深,成为抱负的荫蔽战场。将士们因地制宜,挖地窨子、搭窝棚、筑哨卡,建起一座座粗陋却巩固的密营。这儿既是他们休整备战的庇护所,也是反击敌寇的阵地。
山风仍旧,林海无言,深埋泥土之下的前史重见天日。2021年,东北抗联城子山根据地遗址当选辽宁省榜首批不行移动革新文物名录,西丰县以此为关键,全方面推动抗联遗址的开掘、维护与活化使用作业。环绕城子山中心区域,文物部分整理出子弹壳、扎枪头号百余件抗联什物遗存,恢复哨卡、密营、医疗所等7处重要遗址,总面积达1.2公顷。每一处哨岗的视点、每一道掩体的概括,均严厉根据史料,力求复原抗联将士在深山密林中战役日子的原貌。
“别看它不起眼,当年抗联将士就靠它躲过敌人的搜山。”解说员指着半埋在土中的地窨子,向围拢过来的预订新兵讲道。
“靠‘山林情报网’!”解说员答复,“咱们方才路过的那座山神庙,就曾是抗联将士的一处暗哨,一经发现敌情,马上宣布信号。一处处哨位连成网,音讯很快就能传遍整片山林。”
“这儿是辽宁北部保存最完好、类型最丰厚的抗联遗址之一。”西丰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杨忠良说,“咱们修正的不只是建筑,更是民族的回忆。”
在此基础上,西丰县连续建成城子山东北抗联榜首军第三师史实陈设馆、抗联雕像留念广场和抗联留念碑亭、赤色教育培训中心、兵营体会中心等场馆,打造集遗址仰视、史实展现、教育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防教育渠道。
在“重走抗联路、领会抗联魂”主题教育活动现场,观赏大众穿上粗布戎衣、背上干粮袋,在解说员的带领下穿越深山密林,踏访密营遗址。他们模仿行军、荫蔽埋伏、传递情报,乃至在冬日体会“雪里吃、冰上眠”的实在抗联日子。活动完毕后,一位大众在留言簿上慎重写下:“曾经只在书本和电视上看过抗联故事,现在凿冰踏雪走完全程,才真实懂得当年抗联将士爬冰卧雪的艰苦。”
4年来,“重走抗联路、领会抗联魂”主题教育活动累计招待观赏大众8万余人次。抗联精力在这儿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凝聚着新时代的猛进力气。
8月底,河南省郑州勇士陵寝内,144名勇士骨灰安葬典礼在庄重的国歌声中发动。天空洒下蒙蒙细雨,作业人员捧出覆盖着鲜红国旗的勇士棺椁。郑州各界干部大众、勇士遗属、部队官兵列队上前,深深鞠躬并献上鲜花。
这144个勇士棺椁此前安放于郑州勇士陵寝凌云堂,有在抗日战役、解放战役中献身的勇士,也有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今世勇士,其间抗战勇士有28位。至此,郑州勇士陵寝一切勇士遗骨均已入土安葬。
王恩九勇士墓前,外孙王东伟和家人悄悄擦洗石碑、安放骨灰、封盖墓穴,完结这场最终的送行。1939年,“竹沟惨案”产生后,王恩九受新四军军部派遣前往确山县交涉,途中被顽固派扣押并残暴杀戮,时年38岁。
“姥爷青年时期投身革新,献身至今现已有80多年了。他把最夸姣的青春年华献给党和祖国,血洒华夏大地。今日,咱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公民日子美好健康,我想姥爷会死而无憾,祖国和公民没有忘掉他。”王东伟说。
周映渠勇士也在此次安葬之列,典礼完毕后,他的孙子周晨曦难掩激动之情。1927年,周映渠参与南昌起义,历经抗日战役、解放战役,在华夏包围中献身。“爷爷献身后,是邻近乡民将他的遗体悄悄收殓。”周晨曦在勇士墓前三鞠躬,呜咽着说,“爷爷,现在咱们的国家、咱们的日子很好。”
到现在,郑州勇士陵寝共安葬282位勇士,2009年被命名为榜首批“国家国防教育演示基地”,日前列入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留念设备、遗址名录。近年来,郑州勇士陵寝结合国家公祭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时刻节点开办赤色主题展览,使用网络站点渠道打开国防教育及祭拜英烈活动。此外,他们还组成丹青自愿服务队,走进中小学校、街道社区打开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
活动当天,郑州各界大众自发来到典礼现场,列队向勇士敬献鲜花。“参与今日的典礼,我逼真感受到今日的美好日子是革新前辈用生命换来的。我会爱惜这来之不易的平和与美好,好好学习,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气。”郑州市工人南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刘果果说。
山东省平邑县郑乡镇榜首中心校“国防教育辅导员”邱传玉为学生讲抗战故事。李明函摄
“在打扫战场、整理勇士遗体时,有的残躯断肢,有的弹孔遍体,抱敌跳崖者更是血肉模糊……”9月4日,山东省平邑县郑乡镇榜首中心校安排少先队员走进苏家崮抗日勇士陵寝,倾听“国防教育辅导员”邱传玉叙述苏家崮战役的故事。
“前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只要让孩子们‘走进’前史,才干真实读懂英豪、敬重英豪。”学校领导介绍,本年是我国公民抗日战役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成功80周年,他们将“开学榜首课”设在苏家崮抗日勇士陵寝,让赤色场馆成为国防教育的生动讲堂。
1941年11月,日寇重兵侵略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旅三团临危受命,在苏家崮与敌人打开殊死搏斗,毙敌400余人,保护部队和大众包围,100余名八路军将士壮烈献身。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抗日勇士留念碑”7个大字熠熠生辉。留念碑前,两名少先队员手抬花篮缓步向前,将花篮端放在碑基前,整理好缎带。
走进勇士留念馆,玻璃展柜里,锈迹斑斑的步枪、泛黄的作战地图、兵士们用过的搪瓷缸……一件件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前史。
“我一连依托山顶中部十几间废墟同敌人打开了严酷的拉锯战,先用枪和手榴弹打,子弹打光了就同敌人拼刺刀。敌人重复冲杀数次,阵前日寇尸身成堆,我亦大部伤亡……战至午后,我一连还剩余30余人,有的在同敌人肉搏中倒下,有的抱住敌人滚下山崖,玉石俱焚,悉数壮烈献身。”留念馆内,战役亲历者——时任“老三团”政委张玉华和作战顾问魏学成的文字,复原了那场触目惊心的战役。
“本年8月,苏家崮抗日勇士陵寝当选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留念设备、遗址名录。这儿不仅是宏扬沂蒙精力的载体,更是全民国防教育的讲堂。”勇士陵寝相关负责人陈思介绍,每当重要时刻节点,陵寝都会招待大批观赏大众,打开赤色故事解说、模仿军事训练等活动,让更多人在耳濡目染中感悟家国情怀、增强国防观念。
“听完解说,我了解了家乡的前史,更深深感到平和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看护家国是咱们每个人的职责。”少先队员李小萌说。
在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母亲河畔的台塬之上,八路军东渡黄河班师抗日留念碑庄重矗立。
“八路军东渡黄河班师抗日留念碑1995年建成,是留念我国公民抗日战役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成功50周年之际,由全国少工委建议、广阔少先队员捐款建筑的。”留念碑下,解说员朱娜娓娓道来。产生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的故事,朱娜现已叙述了13年。
“这座碑,记载的不仅是前史,更是一种精力。”朱娜口气铿锵,“在这儿,我国领导的军民一起书写了全民族抗战的巨大华章。”
1937年秋,4万多名八路军将士在千余名韩城船工的护送下,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哨。东渡之后,首战即传来喜讯。八路军115师于9月25日在平型关埋伏日军精锐部队,歼敌千余人,取得了全面抗战开端以来我国军队的初次大捷。
成功战果背面,是军民专心、共赴国难的鱼水深情。走进留念馆,一张老船工的黑白相片分外夺目。朱娜介绍,这位老船工名为徐岱云,韩城芝川镇城南村人,是一位老员。1937年,他挨家挨户发动船工,按期集齐100余条木船,保证大军顺畅渡河。
“爷爷没留下什么资产,只留下‘不论在啥情况下,都要听党话、跟党走’的家训。”在徐岱云新居,徐岱云的孙子、年过花甲的徐孝敏推开大门。屋内,徐岱云生前使用过的旧船板、铁船锚静静陈设。
渡河举动前,徐岱云等人临危受命,安排发动船工部队。短少木材,他们拆下自家门板加固船舶;缺少东西,就用手刨、用肩扛。“哪怕拼上性命,也要把八路军送过黄河!”
其时正值旱季,黄河波涛汹涌,渡头泥泞难行。韩城大众呼应“抗敌后援会”召唤,送来门板、木头乃至寿木,在黄河滩上铺出数公里长的暂时通道。船工妻子董桂花、曹玉娥等抱着未满周岁的孩子,为子弟兵缝衣做鞋。
“咱不认字,可咱知道,八路军是打鬼子、保家乡的!”这句朴素的言语,道出当年千千万万大众的心声。
现在,徐岱云的曾孙徐欣宇已穿上水兵戎衣。“曾祖父送八路军过黄河保家,我守海疆护国,都是相同的。”电话中,徐欣宇口气坚决。母亲杜秋香翻看儿子穿戎衣的相片,眼中满是自豪:“这赤色的根,在咱家里扎得深着哩!”